重生08:装备系男神 - 第495章 听课最久 做笔记最多的学生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495章 听课最久 做笔记最多的学生
    对“多腔並行pvt传输设备”的第二次整装调试,从下午一点一直进行到了晚上十点。
    中间十六人团队出去吃了一次饭,但都是匆匆扒拉了一顿。
    隨著一个个零部件被精密安装,眼前数十立方米的大型设备逐渐完备。
    整体来看,这台设备好似微缩版的“小別墅”,生成腔双联六个形成规整的长方体,而原料仓为了均匀性设置在上方,侧面还有配套的控制及电气系统。
    由於最高的地方接近三米,背面还设置了一截钢製楼梯。
    比起以前的cvd设备,眼前的这个更具有工业气息,当然不是粗獷工业风,而是科技工业风。
    操作面板被点亮,展现出和其他自研设备一脉相承的ui界面和中文指示,工作人员將提前由“高温反应炉”生成的高纯度碳化硅粉末,用特製容器加入了原料仓中,並在得到翟达首肯后启动了仪器.
    厚重的原料仓开始营造近真空环境,实验室內开始出现轻微的喻喻声足足15分钟后,设备被加热至2300°以上,真空预烧除杂后,气化的碳化硅开始传输至生长区。
    每个腔室內,都有用於引导排列的“籽晶表面”圆盘,使得碳化硅气体会按照预定需求结晶排列。
    在这一物质的250种排列晶型中,只有4h-sic晶型可用,所以温度梯度要控制在土5°c以內。
    翟达选择的衬底尺寸,是目前市场上属於先进、但未超標准的“6英寸”,不过在六腔体並联,且设备自研的情况下,效率依旧完爆。
    说起这个“6英寸”还有点小鬱闷,相当於15.24厘米,有零有整的..
    作为全產业链自主可控,他们完全可以用公制单位而非英制单位,会更有助於標准化和体系化,奈何產业技术是有惯性的。
    早期开发“功率器件製造工艺”时,衬底依赖英飞凌,东西都是配套的,现在也只能“6英寸”。
    类似的“產业惯性”在其他公司也是一样,英制尺寸这种早就该被拋弃的东西,大多都是几十年来的沿袭,普通公司想改也改不了,渐渐成为行业习惯。
    但他们全產业链自主可控了,就不需要搭理了。
    再叠代一轮吧...等日后,下一阶段他就会逐步改为公制,不搞“8英寸”了,搞“20cm”衬底即可。
    等待了足足一小时,加热、气相传输、温度传感等一切正常,托盘上终於观测到了碳化硅沉积0.3毫米。
    堪称感人.:.若不是六联腔体同时生成,这速度足以让人抓狂。
    眾人看向翟达,等待著带头人的决断。
    翟达嘆了一口气:“等著吧,按照规划,需要生成20厘米高的晶锭,至少需要一星期时间..
    一周时间不能断,持续维持2300°高温,你就说这电费攒劲不攒劲?city不city?
    所以对半导体企业来说,电费的每一毛都是利润。
    且到这一步依旧还不能算大功告成,
    要等20厘米高的晶锭取出后,切割成薄片,最后再通过繁琐的检测,才能宣告这台设备的合格、研发成功。
    而且作为第一次正式运转,一天24小时都得有人盯著。
    看大家都很严肃,翟达带上了一丝笑容,虽然无尘服下看不见:“不管怎么说,至少今天拿到了阶段性胜利,各位,干得不错。”
    稀稀拉拉的回应並不热烈,一个是累了,另一个是都是科研工作者,知道现在远不是开香檳的时候。
    翟达看了看表,接近12点,大家除了晚饭,已经工作了十个小时以上,而且是包裹在无尘服中,这是非常疲惫的。
    一些体能不好的,已经有点站不稳了。
    翟达安排道:“数据记录后,各位就回去休息吧,明天早上八点开始,排班值班,周墨,你明天早上早点过来。”
    某个大白点点头,但紧接著想到:“那今晚...?”
    翟达只说了两个字:“我来。”
    这个值班,可不是隨便叫个人来就行,需要对这台新设备非常了解,具有应急处理能力,所以只能从十六人中出。
    而翟达,也是其中之一。
    立刻有人道:“翟总,您休息吧,第一晚我来就行。”
    可惜翟达不是在这和员工玩推拉。
    “以身作则”四个字,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...也不难。
    心甘情愿即可。
    安排了后续值班工作后,翟达直接开始赶人,並嘱咐周墨明天给自己带早饭。
    一群人都离开后,翟达才在更衣室脱了无尘服,透了口气,拿出手机摆弄了一下。
    说是值班,也不是一刻不停盯著,参数异常会有警报,三五分钟空閒还是能有的。
    给老妈发了条简讯,说了一下今晚不回去了,而后储物箱里摸出一条士力架,三两下啃完,换了一套新的无尘服重新走入了实验室中。
    独自一人,准备度过今晚。
    看著眼前的钢铁“小別墅”,其价值大概和当前房价下的一栋大別墅差不多...一千多万吧,
    如果以现在两三年房价翻一翻的夸张速度,也很难说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得过“炒房”。
    半导体行业附加值高达70%,但由於生產、研发、投入的重资產,净利润率大概在25%左右,管理好的话,头部企业可以做到40%。
    炒房选对了,还真差不多...盖房就更不用说了。
    但这里面代表的意义,却完全不同。
    作为重生者来说,当翟达刚刚甦醒时,需要思考的问题是“自己能做什么”。
    而现在,他思考的是“自己要做什么”。
    否则现在比特幣也才几毛钱...直接屯比特幣不就完事儿了,十年后就是万亿美元..
    等等,这事儿好像也不是不行..:
    资本羊毛嘛,和娱乐圈挣钱转头干实业一个道理,不寒,而且这还是海外资本为主..
    金钱为水,浇灌脚下土地...我建个水库也很合理吧?
    真在发散思维之际,背后居然传来了开门声,一个“大白”走了进来,翟达通过胸牌辨认出是周墨。
    翟达挑了挑眉,我掛开反了?这就早上了?
    “会长,一个人值班容易困,我回来陪你吧。”
    “那你明天早上..”
    “我和刘波换了班,他明天替我。”
    行吧,来都来了..
    翟达和周墨,两人开始例行记录数据,检查设备状態,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,才又拥有了一段时间的空閒。
    实验室內没有椅子,因为要减少“结构死角”,防止不可查的污染,不过可以坐在地上。
    顺带一提,这里的地面比大部分人脸还乾净。
    两个年轻人就这靠在墙上,双腿伸开,看著眼前的设备喻喻运转。
    翟达隨口道:“来了也一个月了,感觉如何?”
    周墨点点头道:“很厉害!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企业..:”
    翟达笑道:“说的好像你见过很多企业一样...”
    周墨也笑了:“那好列听说过...况且也不是我一个人觉得,是大家都这么觉得。”
    “我就当是拍马屁了。”
    周墨沉默了许久,久到翟达以为这番閒聊话头断了的时候,这个年轻人突然说道:
    “会长,您说30年后,地球会是怎么样的?”
    “我擦...你这跨度挺大啊。”
    虽然守夜很无聊,但也没这么无聊吧!
    翟达奇道:“为啥突然聊这个?”
    “这不无聊么...咱们搞技术的,怎么会对『未来”不感兴趣?”
    不过好像最初的投稿上,看得出周墨对航天、宇宙很感兴趣的样子。
    连繫统都表示其“异想天开”。
    “30年?我想想..”
    閒著也是閒著,男生嘛,聊天打屁,经常说著说著,话题就上升了。
    前脚还是“扔子与腰”不可兼得,后脚就是“六国算仟翟达沉思许久:“30年,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弱於科幻作品,民生上依旧存在高低落差,不过下限会抬高许多,当然我说的是『群体下限”,不是『个体下限”,格局嘛...东升西落,打一仗也是可能的,但烈度不会太大。”
    “烈度不大的一场仗么...如果真有您说的东升西落,確实需要一场亮剑才能有说服力....那5
    0年后呢?”
    “復兴应该基本完成,当然大家还是过自己的日子...至於科学技术,应该在突破地球束缚的边界,咱在月亮上有个基地不过分吧?”
    周墨继续追问“那150年?不...1500年!您觉得星际时代的人类会是怎么样的?”
    翟达看了一眼周墨:“你让我想起了我妹妹。”
    “她也对未来感兴趣?”
    “她屁话特別多..”
    周墨:
    翟达起身,拍了拍屁股:“周墨,我们看1500年后的事情,就如同1500年前的人们看我们一样难以理解,有句话叫『一万年太久,只爭朝夕”。”
    周墨笑了笑:“但感觉,您对未来还挺有信心的...和网上那些中国崩溃论的感觉不同。”
    翟达无奈道:“崩溃论...我算是知道你为啥突然聊这个了...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別搭理。”
    这几年,还真是这个概念格外盛行的时候,他可不想自己器重的未来科学家被洗脑了。
    翟达对周墨说道:“下次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,可以试著上升一个维度,不要和人爭论崩还是不崩,有鸡脖爭的,那就是落入了別人的敘事逻辑。”
    “怎么说?”
    “崩溃了又如何,五千年来崩溃的少么?”
    “啊??!”
    周墨:这对么?
    翟达俏皮的眨了眨眼睛,笑道:“就问你是不是总能起来!”
    拿起记录数据的板子,翟达一边抄写,一边说道:
    “歷史是人类最耐心的老师...你学不会,它就会一遍又一遍的教你。”
    “而我们,是听课最久、做笔记最多的学生。”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