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- 第339章 禁卫军设想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339章 禁卫军设想
    苏泽笑道:
    “刚刚还和一甫兄说起了汝默兄,没想到刚说完汝默兄就来了,是为了京营的事情而来吧?”
    申时行重重点头说道:
    “正是此事!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如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爭议的,就是新军的员额人数吧?”
    申时行说道:
    “是啊,五军都督府那边认为京营至少要两万人才够,但是赵阁老和曹尚书不愿意增加这么多兵额,我这个武选郎夹在两边,著实难做。”
    “我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,只能向子霖兄求助了。”
    苏泽听完了申时行说完了兵部的情况,接著说道:
    “其实五军都督府那边,所坚持的並非这两万兵额。”
    罗万化说道:
    “子霖兄刚刚没听汝默兄说吗?五军都督府那边坚持最少两万兵额,为了这件事他们可是要联名向陛下上书的啊。”
    苏泽摇头说道:
    “五军都督府在意的不是这两万兵额。”
    “那是什么?”
    罗万化和申时行都看向苏泽。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五军都督府真的在意士兵吗?我看未必,他们在意的不是兵额,而是將额。”
    这下子申时行点头说道:
    “子霖兄说到要害了,五军都督府看重的是两万兵额中的军官人数。”
    “我大明的军制,5600人为一卫,1120人为一千户所,112人为一百户所。”
    “这两万人,就是四个卫,也就是四个卫所指挥使,十六个千户,一百六十个百户。”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,罗万化也明白为何五军都督府要坚持这个兵额了。
    这其中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!
    就算是顶级勛臣之家,也只有家中嫡脉能继承爵位。
    剩下的子弟只能靠著父辈的恩宠,求一个不能传给后代的锦衣卫军职。
    那三代以后,就已经算不上勛贵了。
    这些公侯可不止一个嫡子要疼爱。
    京师新营初建,这些多出来的职位,就是勛贵们的目標。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其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要求可以不衝突。”
    “不衝突?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谁说一定要有兵才能有將的?”
    罗万化说道:
    “子霖兄,京营不就是因为吃空餉才被裁撤的?这新军未建就要吃空餉?”
    苏泽看向申时行说道:
    “汝默兄,莫要忘了红盔將军。”
    申时行眼睛一亮。
    红盔將军,就是负责戍卫京师的勛臣子弟,比如定国公徐文壁,就曾经做过红盔將军首领,给嘉靖皇帝当过护卫。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汝默兄可以请求设立禁卫营,员额一百,设置营正一名,位比指挥使,队正十名,位比千户,普通士兵则授以百户之职。”
    “戍卫陛下的禁卫,级別高一点是正常吧?”
    申时行听完有些心动。
    但是罗万化说道:
    “宫中本就有红盔將军戍卫陛下,这不是给朝廷製造冗官吗?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其实禁卫营未必要戍守皇宫。”
    “?”
    “禁卫,是用来保护陛下的。值戍宫闈是保护陛下,习练军法也是保护陛下。禁卫营操习的並非普通卫士,而是能领兵的军官,战时这些禁卫就可以直接领兵。”
    苏泽提出来的就是禁卫军官团的办法。
    遇到战时,这些禁卫军官团洒出去,直接就可以变成领兵的千户百户,扩编出一支军队出来。
    申时行听完连连点头,苏泽这確是个好办法!
    这个办法,又满足了五军都督府那边需要军官岗位要求,又不需要招募太多士兵。
    申时行连忙道谢,苏泽又说道:
    “汝默兄,我还有几个想法。”
    “子霖兄请说。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不知道兵部那边,对於京营的兵种有什么看法?”
    “兵种?”
    申时行说道:
    “兵部那边的想法,比照武监的设置,分別设置步兵、骑兵、炮兵,分別统兵训练。”
    苏泽却摇头说道:
    “我以为不妥。”
    “这是为何?这三科之分不是子霖兄提出来的吗?你在武监也搞得很好啊?“
    苏泽摇头说道:
    “我在武监设置三科,是因为这样是最方便教学的,能让同样兵种的武监生学到对应的知识。”
    “但是行军打仗岂能如此?”
    “若是遇到战事,总不能单独派遣炮兵上战场吧?”
    “战场上,自然要步骑炮互相配合,才能打胜仗。”
    申时行连忙点头说道:
    “这是我疏忽了,等回去之后我会向兵部提出修改意见的。”
    苏泽紧接著说道:
    “汝默兄,我建议京营新军,按照作战区域的不同,设置不同的军团。”
    “军团?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我大明地大物博,东西南北差异极大,各地作战也是完全不同的。”
    “比如在草原作战,就要以骑兵为主,步兵和炮兵要做的就是保护骑兵的补给线,防卫营地。”
    “但是在西南山地作战,就要以能適应山地的步卒为主,炮兵也要使用轻炮,骑兵可是要选用能登山的马种。”
    听完了苏泽的建议,申时行连连点头。
    简单的说,苏泽建议按照作战区域设置不同的军团。
    首先是擅长草原作战的军团,这支新军可以仿效戚继光的军队建立,甚至可以和大同的边军建立轮戍的机制,將他们拉到草原实战练兵。
    另外一支军团则要以辽东作战为主,训练能在东北寒冷地带作战的士兵。
    这支军队同样可以和辽东的军队轮戍,参与到对女真人的战爭中积攒实战经验。
    最后一支就是能在热带地区作战的山地作战部队。
    苏泽建议可以从广西招募善战的狼兵,训练他们在山地丛林作战。
    听完了苏泽的话,申时行恨不得立刻跑回自己的公房里去起草奏疏。
    他又看向苏泽装作生气说道:
    “子霖兄,看来你早就有预案了!”
    苏泽笑著说道:
    “汝默兄,京营新军可是你们兵部的大事,我可不敢再越俎代庖了!”
    申时行苦笑,他知道苏泽说的是武监的事情。
    当年为了武监的事情,苏泽和兵部闹得很不愉快,申时行去了兵部也有所耳闻。
    他苦笑说道:
    “其实曹尚书也是很欣赏子霖兄的才干的,京营之事,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商议完毕,一定要请子霖兄联署!”
    申时行的建议正合苏泽的意思,他自然也不推辞,一口答应了下来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倭国,种子岛。
    西洋火器就是从种子岛传入倭国的。
    嘉靖二十二年,一艘佛郎机船第一次漂流到九州以南的种子岛,为日本带来了铁炮,史称“铁炮传来”。
    岛津家也是倭国第一个製造“铁炮”的大名。
    岛津家为了长期和佛郎机人做生意,在种子岛上建立了一座港口。
    不过自从被黄文彬斩杀了倭国使者,佛郎机人的船不再停靠种子岛的港口。
    朱俊棠启航前往澎湖的商船,也是从这里启航的。
    当海平面上出现一艘船,港口閒得发慌的瞭望手爬上眺望的竹竿,看到岛津家的旗帜后,瞭望手发出呼喊:
    “归航了!”
    港口迅速热闹起来,整个港口的人都聚集在码头上,看著这艘满载了岛津家希望的商船靠岸。
    等到船长骄傲宣布,船上满载了岛津家需要的硝石后,整个码头髮出欢呼声。
    朱俊棠则在一眾倭人尊重的目光下,在眾多武士的护卫下,前往岛津家的城堡。
    岛津家的城堡中。
    黄文彬写完了自己的书稿,他叫来了门外的武士。
    其实这人不算是武士,用倭人的话说是一名足轻。
    前兵卫没有姓氏,在倭国普通百姓都是没有姓的,如果他能正式晋升为武士,就可以获得岛津贵久赐姓。
    黄文彬很轻易的拉拢了前兵卫,他將自己写完的书稿交给对方,嘱託他想办法送到大明,然后就在坐在屋內等待。
    朱俊棠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了,岛津贵久的耐心也已经消磨殆尽。
    如果朱俊棠再不回来,自己的死期就在眼前了。
    以倭人的性格,一旦发现自己没有利用价值,就会割下自己的脑袋去向佛郎机人赔罪。
    “知小礼而无大义,拘小节而无大德,重末节而轻廉耻,畏威而不怀德,强必盗寇,弱必卑伏。”
    这是黄文彬书中最后对倭人的评价。
    黄文彬突然听到一阵喧譁声,前兵卫再次折返,向著黄文彬说道:
    “黄大人,家主召见您。”
    黄文彬微微点头,他整理衣服站起来。
    隨著前兵卫来到了天守阁,当拉开门之后,黄文彬看到了朱俊棠的身影。
    百般情感涌入心头,黄文彬忍住泪水,缓步走入了天守阁內。
    此时的岛津贵久已经无暇查看黄文彬的表情,他已经兴奋到忘乎所以了!
    朱俊棠当真是大明国舅李文全的亲戚!
    他此行不仅仅带回来了岛津家急缺的硝石,更重要的是他带回来了一份贸易许可!
    在澎湖自由交易的贸易许可!
    岛津贵久感觉自己捡到宝了!
    武士在沙滩上捡到两个大明人,竟然是大明的贵人!
    澎湖的贸易航线对岛津家意味著什么?
    这意味著岛津家可以突破堺港商人的封锁,继续製作火炮和火药。
    如今倭国几大势力正在九州岛外的爭夺,如果不是堺港大商人今井宗久的使绊子,岛津贵久早就想趁机统一九州岛。
    现在了获得了和大明的贸易航线,只要能统一九州岛,进可以北上参与整个倭国的爭霸,退也可以据守九州岛,成为各方拉拢的诸侯。
    朱黄已经完全获得了岛津贵久的信任,现在岛津贵久不再防范他们,直接赐予他们金银,又允许他们在岛津家建立自己的商馆。
    等到见面结束,朱俊棠回到了房间,抓著黄文彬的手说道:
    “黄兄!幸不辱命!”
    黄文彬连忙说道:
    “快,朱兄快把你在澎湖的见闻讲给我听!”
    等到黄文彬听完,他也彻底傻了。
    他没想到,朱俊棠此行竟然给自己带回来了一个倭国通政署主司的职位。
    自己想尽办法调离了通政司,最后海外通政署主司的职位,竟然还是落在了自己头上?
    “黄兄,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?”
    朱俊棠的话,將黄文彬拉回现实。
    黄文彬立刻说道:
    “你去种子岛,在种子岛建立商馆,把倭国通政署的架子搭起来。”
    朱俊棠立刻点头,他身负天恩,自然不能辜负皇帝和群臣的期待。
    “那黄兄呢?”
    黄文彬说道:
    “我必须要留在这里。”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如果就靠商馆,只能得到商人的情报,倭国的商人地位不高,肯定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。”
    “只有留在岛津贵久身边,才能搜集到有价值的情报!”
    “而且只有我们分开,才能让岛津贵久投鼠忌器,我们反而是安全的。”
    朱俊棠已经对黄文彬的能力十分信任,他立刻接受了黄文彬的安排。
    黄文彬说道:
    “我有一本书,请朱兄下次带回大明,另外还有一份情报,也请朱兄一併带回去。”
    “黄兄请讲!”
    “就在二月,织田信长攻占出云国,逼迫毛利元就,將石见银山所產的白银纳贡,作为『不征代价』。”
    “毛利元就向织田信长纳银三千贯。”
    这下子朱俊棠都傻眼了。
    贯,是倭国对白银的单位,一贯银就是一百两银。
    纳银三千贯,就是纳银三十万两!
    大明银元是半两,那折算成银元,就是说倭国一个地方诸侯,向另外一个地方诸侯一年缴纳六十万银元!
    这是什么概念?
    朱俊棠曾经和国舅李文全聊过,福建商人为了澎湖殖拓,募资成了一个商团,总共募资五万银元,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!
    裁减京营,省下的一百万银元,引起了朝堂多方势力的廝杀爭夺。
    这两个倭国大名之间的纳贡,就有六十万银元?
    黄文彬说道:
    “朱兄,我就说心里话吧,吾等要返回大明,就必须要做出点成绩来,要做出成绩,又离不开大明的支持。”
    “只有让陛下和朝堂诸公看到倭国的重要性,朝堂才会重视我们倭国通政署。”
    “这一年六十万银元,绝对能让朝堂诸公动心了。”
    (本章完)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