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- 第419章 苏师傅没教怎么办?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419章 苏师傅没教怎么办?
    但是听完了苏泽的说法,高拱又开始疑惑起来。
    他设想中的实学学会,是一个用来推广实学的官方机构,类似於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候设立的经义局。
    但是听完苏泽详细说明之后,怎么感觉和设想中的不一样啊?
    高拱问道:
    “这个实学学会,非官非学,到底是有什么作用?”
    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师相,这设立皇家实学学会,一来是说明陛下和太子重视实学,此乃奠定实学地位之举!”
    高拱点头。
    政治是讲究名分的。
    特別是一个机构的设立,就能让民间明白朝廷的风向。
    实学学会前加皇家二字,也就说明了皇室对於实学的重视。
    既然皇室都重视实学了,那天下人也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。
    但是这实学,还是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!
    高拱又问道:
    “按照子霖这个標准,医农工商、术算格物,只要是有利於国家的,都可以加入这个皇家实学学会。”
    “这样一来,学会的成员,会不会被认为是皇室信臣?”
    其实高拱说的已经是很客气了。
    如果是別的大臣,大概会认为苏泽是为了拍太子的马屁,专门在皇宫中设置的机构,用一些最新的奇技淫巧,来逗太子取乐。
    无论如何,执掌朝堂的都还是士大夫。
    而读书人都是通过四书五经的科举上来的,他们本能的想要垄断皇权,清除皇帝身边的“外人”。
    这个“外人”可以是勛贵、可以是太监、也可以方士,如今也可以是这些实学学会的会员。
    苏泽笑著说道:
    “师相多虑了,这实学学会,非是向殿下卖弄奇技淫巧的,而是真正利於国家的实务。”
    紧接著,苏泽掏出了一份实学学会会员的候选人名单。
    高拱接过去一看,刚刚疑惑的心思又放了下来。
    苏泽在这份名单上,提名了这样几个人。
    水利专家,工部侍郎潘季驯。
    术算学家、天文学家,太史院少史令黄驥。
    医学家,太医令李时珍。
    看到这些人选,高拱的眉头舒展开。
    这些人,潘季驯是典型的士大夫,只不过“兼职”水利专家。
    黄驥也是如此,他原来就是翰林,还是太子的讲官,是根正苗红的“自己人”。
    最后一个李时珍,但是医者在儒家这里不太被歧视,很多读书人自己也都会兼职医生。
    李时珍在南方抗疫抗灾,后来又稳定了皇帝的病情,一个实学学会会员也不算什么。
    接下来的名字让高拱眉头皱起来。
    东宫待詔,方士陶观。
    这位就是典型的近臣了,苏泽说道:
    “师相,如今东宫诸多產业,都是这位陶待詔弄出来的,包括电石、肥田粉、焦油中提取染料,这些技术都是他发明的。”
    高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。
    陶观並不是为了太子炼丹的方士,他的发明確实有利於大明,苏泽说的这些发明,高拱也都听说过。
    肥田粉不必说了,能增加农田產量,这说是利国神器也不为过了。
    电石可以製作电石灯,很多地下煤矿中都会使用,而且电石產生的气体燃烧可以融化一些金属,有工匠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,大大提高了金属製品工业的水平。
    新式染料让衣服更加鲜艷,还不会因为浆洗落色,也受到市井欢迎。
    这些成就也给东宫商铺带来了大量的收益,那这个陶观也可以当得起一个皇家学会会员。
    高拱继续看下去。
    算学家、天文学家,营造学社的总教习,钦天监官员周相。
    钦天监官员也算是文官,周相在营造学社的时候秉公无私,坚决不让那些水平不过关的太监和工部官员结业,在文官中也有不错的声誉。
    这段时间,周相也在协助黄驥修订历法,几次天象预测都精准无比,得到了皇帝几次嘉奖。
    这个人选也没问题。
    但是下一个人选,高拱眉头又皱起来。
    农学家,武清伯李伟。
    武清伯李伟在文臣中的名声就很不好了。
    贪婪,吝嗇,粗鄙无礼。
    但是苏泽的提名也没有问题,论种田,如今整个京师,谁能比得过刚刚获得种粮大赛冠军的武清伯?
    高拱对於农事也是很重视的,武清伯田庄的亩產之高,震惊了所有人。
    如果天底下所有土地,都能有武清伯家的產量,那大明又是如何一番景象?
    当然,这也只是幻想罢了,每块土地的情况不同,气候天气不同,產量差异是巨大的。
    但是武清伯也说明了,高超的农技,加上肥田粉的科技加持,可以让亩產达到以往都不敢想的高度!
    再加上苏泽的育种技术,大明的亩產绝对是可以继续提升的。
    那武清伯这个农技专家,提名进入实学学会,倒也是没问题的。
    人选暂时没问题,苏泽又说道:
    “师相,实学学会关係重大,所以弟子以为,以后增补实学学会的会员,必须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提请內阁,获得內阁推荐,陛下御准后才能入选。”
    听到这里,高拱眉头彻底舒展开。
    只要推荐权在文臣手里,那这个实学学会也就不会失控。
    但是高拱权衡了一下,还是决定发动力量推动这份奏疏通过。
    光是“皇家实学学会”这六个字,就能表明皇帝支持实学的態度了。
    至於这个实学学会到底做什么的,其实大部分人也不会太关注。
    高拱说道:
    “你儘快上奏,老夫来推动这件事。”
    高拱看向苏泽,本来想要开口,让他多关心实学学术的事情。
    但是话到嘴边,高拱又將话吞了下去。
    苏泽这不就是在推动实学吗?
    可是这个实学,怎么和自己想的实学不太一样呢?
    高拱张了张嘴,还是没有说出口。
    没办法,苏泽这个弟子,和其他门生不同。
    其他的门生,在入仕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承受了自己的恩情,在仕途晋升上,都因为高拱弟子这个身份,得到了明里暗里的好处。
    但是苏泽不一样。
    苏泽没有再升迁,是因为官场规矩决定了他的上限,皇帝没办法给他升官了。
    而不是他只能担任从四品。
    就如同学霸考一百分,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。
    苏泽从入仕以来,每一步升迁都是靠的自己,都是一月几封奏疏堆起来的实打实政绩。
    甚至如今官场上,都將苏泽称呼为影子阁老。
    高拱看向苏泽,他也觉得有些怪怪的,好像自己一直是將苏泽当做政治盟友,而非是门生弟子看待。
    罢了罢了,高拱决定还是不想了。
    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,苏泽都是自己继承人,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。
    苏泽看向高拱,最后说道:
    “师相,您这些日子,还是要多盯著宫里。”
    高拱明白了苏泽的意思。
    皇帝病情虽有好转,但是局势依然不稳定。
    苏泽是提醒自己多关注宫內的动向。
    高拱慎重的说道:
    “宫內的事情老夫会盯著。”
    言至於此,苏泽也只能希望高拱真的听进去了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中秋节后,苏泽上《请设皇家实学学会疏》。
    ——【模擬开始】——
    《请设皇家实学学会疏》送到內阁。
    你和高拱通气后,高拱极力支持你的奏疏,但是遭遇了心学的大臣赵贞吉和殷士儋的反对。
    张居正为了削弱高拱权威,同样提出反对的意见。
    內阁之中反对声浪太大,虽然高拱和门生弟子们极力支援,依然没能通过。
    太子朱翊钧在宫中极力支持,却遭到了李贵妃的打压。
    隆庆皇帝,最后只能留中了你的奏疏。
    ——【模擬结束】——
    【剩余威望:1900。】
    【若要通过你的奏疏提案,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,是否支付?】
    果然,拉上了高拱的支持,需要的威望值减少了不少。
    如果只是200威望,就能办成这样一件事,苏泽倒是也觉得值得。
    而且实学在朝野也有了影响力,特別是在工部等重视实务的部门,这样一个皇家实学学会的成立,也能让不少技术官员有了新的目標。
    领导职位的数量就这么多,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混官场的。
    这皇家实学学会的会员,一听就非常的尊贵。
    那这道奏疏通过,说不定还能刷到更多的威望值,总体来肯定不亏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苏泽果断选择了“是”。
    【威望值已经扣除,剩余威望1700点,请儘快完成上书,等候奏疏生效。】
    苏泽通过通政司递交了奏疏,接下来是中秋佳节了。
    今年中秋节,苏府也有新的喜事,妻子赵令嫻又怀孕了。
    到了苏泽这个地位,如果宣扬出去,怕是送礼的要踏破门槛。
    苏泽只是在几个亲友中透露了这个消息,中秋节的时候,几名好友都带著家眷来苏泽府中道贺,也在苏泽府上过了一个团圆节。
    这次聚会,除了沈一贯、罗万化、申时行之外,刚刚回京的黄驥也得到了苏泽的邀请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苏泽还邀请了外门巡城御史王任重,以及刚刚升任督查御史沈藻。
    只可惜两人本都是好友,但现在沈藻身负督查京师城內外巡警的职务,不適宜和身为外门巡城御史的王任重太过亲近。
    所以两人都婉拒了苏泽的邀请,但是都送上了贺礼。
    这些算是所谓“苏党”最核心的成员了。
    中秋佳节后。
    苏泽的奏疏送到內阁。
    果不其然,这份奏疏遭到了心学派系大臣的极力反对。
    原因也正如苏泽预料的那样,皇家实学学会这个名字,就极大的影响了心学,这等於是强调实学官方学术地位。
    甚至连这个学会到底是干什么的,学会中成员主要是谁,这些心学派系的大臣都不在乎了。
    心学大师赵贞吉,甚至为此激烈上书反对。
    內阁中另外一名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,也和赵贞吉一起反对,內阁的目光落在了张居正身上。
    张居正原本是反对的。
    这是一个打压高拱威信的好时机,而且本次局势这么顺风,赵贞吉和殷士儋联手反对,只要自己也反对,以皇帝的现状,大概也会支持內阁的意见。
    在张居正看来,高拱为了“学术”,和殷士儋弄成这个样子,实在是不明智。
    如今內阁再次陷入到四方混战的状態,高拱將雷礼支出內阁,並没有形成压倒多数,反而在最近几次的內阁议事上,高拱独断专行,狠狠的得罪了赵贞吉和殷士儋。
    张居正原本只需要维持立场,就可以继续让他们吵下去。
    但是这一次他却开口说道:
    “诸位阁老,本官以为,诸位爭论的不是实学学会本身,而是皇家二字。”
    “但加不加皇家,此乃天家的事情,我们內阁还是不应该票擬,还是请求陛下圣裁吧。”
    听到这里,赵贞吉和殷士儋也暂时闭上嘴。
    高拱看了一眼张居正,不明白这个老政敌为何会突然帮助自己。
    张居正的话落在赵贞吉的耳朵里。
    想到这件事在宫中也未必能通过,赵贞吉也不愿意彻底得罪死高拱,於是赞同了张居正的意见。
    內阁最终达成了一致,不票擬意见,直接送入宫中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苏泽的奏疏送到皇宫中。
    这些日子以来,隆庆皇帝处理政务的时候,都会带上小胖钧。
    甚至这些日子,隆庆皇帝都会先让小胖钧处理奏疏,然后自己再决定。
    苏泽多年的教育,小胖钧处理政务也一板一眼。
    他谨记苏泽的口诀:“內阁多数听內阁,司礼监批红可问不改”。
    內阁多数的意见,司礼监一般也不会反对,这代表內阁外廷达成一致意见,这种时候皇帝一般不会反对。
    如果司礼监批红不合心意,朱翊钧也不会修改司礼监的批红,只会將负责批红的大太监喊过来询问。
    这是因为司礼监三巨头是最了解皇帝心意的,他们的批红基本上都符合皇帝的心意。
    小胖钧如果直接反对,可能会违逆皇帝的想法,这时候就让司礼监的太监来解释,方便小胖钧更了解皇帝的想法。
    这一套执行下来,隆庆皇帝十分的满意,中秋前又下旨赏赐了詹事府上下。
    但是今天,小胖钧遇到了一份特殊的奏疏。
    內阁没有票擬,司礼监也没有批红。
    一看,正是苏师傅的奏疏。
    小胖钧都要哭出来了,苏师傅你没说你的奏疏咋办啊!
    (本章完)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